9-5經濟日報
已實施一年的廢紙出口禁令,可望在近期內有條件鬆綁。經濟部工業局昨(4)日召集造紙業及廢紙回收業代表進行協商,會後決定推出「出口監測短期措施」,未來一年以廢紙市場穩定的前提下,同意廢紙商以過去三年最高出口量的2.5倍至五倍為上限。
國內廢紙自去年8月1日起禁止外銷出口,至今已滿一年,廢紙回收商曾在今年2月及8月兩度向工業局陳情,呼籲政府開放廢紙回收業者從事進出口貿易,但是造紙公會則主張政府繼續限制廢紙出口。
針對廢紙應否限制出口的爭議,工業局昨天召開第二次協調會,會後提出折衷方案,將向國貿局提議「出口監測短期措施」,允許過去有出口實績的個別廠商,可依照94年至96年三個年度最高出口量為基準,再放寬到2.5倍至五倍廢紙外銷規模。
工業局並決議,廢紙監測措施實施一年後,若經證實不會影響國內廢紙市場穩定,將進一步開放廢紙自由出口。
針對工業局的決定,台灣區造紙公會表示並不滿意,並呼籲工業局應該讓有條件出口的廢紙規模限制在每年3.2萬公噸以內。造紙公會指出,經濟部去年決定限制廢紙出口,主因中國最大工業用紙廠玖龍紙業來台惡意收購,廢紙出口量由92年不到2萬公噸,增加到95年的3.2萬公噸,到了96年前八月出口量更達到3萬公噸以上。造紙公會指出,國內廢紙產量每年平均315萬公噸,但是真正品質較好,足以外銷到其他國家的廢紙產量僅有60萬公噸,為了讓台灣自己的造紙廠生產較佳的包裝材料,理應限制廢紙外銷。
廢紙回收商新拓公司負責人陳勝煌則反駁,近期國內廢紙價格大跌,主因就是廢紙無法出口,讓造紙廠有機會操控價格,造紙公會則駁斥,7月、8月國內外銷出口衰口衰退,造紙廠本身也減產,才會造成廢紙供過於求,廢紙價格大跌,不能歸咎於造紙廠。
